會長的話
團結辦好教育 保量提質向前
流水不腐,歲月有情,教育有義。後現代的社會發展本來就複雜,價值混亂,要澄清並確立,有利於學生身心成長,說難行更難。雖然,香港教師入職薪酬不低,但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亦很大,這些多元的壓力,是高踞不下。愈有責任心的,愈是點滴在心頭。讓人感到欣悅的,毋忘入列育人專業的老師,懷抱教育的初心,堅持教育信念,仍是代代有教學人才,願意委身教育專業之路。站穩自身的教學崗位,再有「餘力」無私的付出,出任本會新一屆的執委,他們發揚的義工精神及教育抱負,是值得學校各持分者的鼓勵與支持的。
回說當下,困擾整個學界的難題及痛點,就是生育率愈來愈低,這是世界性的普及問題,夫婦少生少養,不生就更不用養,小兩口,無拘無,自由自在,日本更提出海嘯式的警告,人口若再下降,日本會亡國云云;人口增加負增長,也有地區性的偶發因素,如香港近年的移民潮;兩者凑合起來,理性分析,都走入結構性的領域裡。但政府政策設定者,學校教育各持分者都得要想方設法,摒除歧見,顧大局且團結守望,面對短長難題,一起疏導並解決。
據新聞報導,2023 年 6 歲居港適齡入學人口為 57300 人至 2029 年減至 50000 人;而 12 歲居港適齡入學人口由現年 71600 人至 2029 年為 60100 人。面對這結構性而並非過渡性的小學及中學入學人口持續下滑,再不能獨沽趁勢再小班教學可以解決的了。筆者認為以區為本,對長期也因結構性 ( 如舊區老化 ),導至收生長期不足的學校,採取校校合併,官校可行,津補校為何不可呢,教局與相關辦學團體,不妨從大局出發,將向來的被動化為主動。
教局最近發通告,提出軟著陸的其中一項措施是,不再按原計劃把中一每班派位人數還原至 34 人 (2023/24 年度至 2026/27 年度 ),這是慎防倒邊效應的務實的做法,避免「富」「貧」差距愈拉愈大。另外,對中學,小學開班人數,再有限度調低也無妨,兩者皆為 20 人就可開一班是可行的。這也是從大局出發,守著學校全人護班護校的心理關口。當然,按實際情况,以生為本,設定特事特辦而並非容許特權的個案,例如,對學校有收取較多非華語學生的學校,教局要特別跟進,不應以一刀切,方便行事便以為了卻一切。
從家長選擇權與全港學校營運生存權要取得平衡看,全港學校叩門生減至每班最多只准一人,這是可行的方案。香港學校教育的未來,「保量提質」是重要前題,兩者互為因果。
舊方法,互相指責,非此即彼的單邊思維,不足以應對新問題。學界必先要相互團結,找出能以學生為本的共同目標,努力向前。合力辦好香港教育。再在政府人口政策加大靈活度的政策下,吸引「非本土」學生生源,彼此緊密結連,香港培育人才工程方能軟著陸。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也是教學專業的堅定信念。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