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hkej.com/landing/mobArticle2/id/3109903

香港特區回歸行將進入第二個 25 年,李家超先生的安穩出任特首無懸念,世界局勢丕變,美國按捺不住霸主側旁有鼾睡,早已撕破自身的偽裝自由與民主外衣,繼續聯群結隊圍堵中國;俄烏戰爭進入傷亡不斷的膠着狀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集團與俄國勢成水火,北約東擴與俄國西面建立無可挑戰的安全屏障,矛盾縱深,現在看不到有和平的曙光,害苦了烏克蘭人民。另一方面,世紀新冠疫情困擾世界已近三年!香港處身東西衝突的矛盾中,如何守常、應變、突破困局,看來「團結是要務,目標要實踐,香港必須進步」,將是新一屆政府無間斷的綜合目標,這亦是市民大眾的期盼。

時代巨輪,歷史演進,重視教育、發展教育始終是希望所在。大國之為大,必然重視教育,這是無論順境逆境謀發展的箇中真諦。近世西歐、英、美輪番主導世界,四出掠奪殖民,分贓之地雖有異,但民間與政府共同重視教育,卻是鐵律;教育之大,高於一切,這是國家民族發展所需,是國家存亡的戰略考慮,是年輕一代成長、成功接棒之所寄。咱們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全方位的發展,創造了人類的奇蹟,尋根究底,1977 年的 8 月艷陽天,鄧小平親自抓教育,於「科學與教育座談會」後宣布是年12 月必須恢復公平的、唯才入學的大學聯考,3 個月的高效率,創造高效能,釋放教育大能量,今天的中國人才輩出,上天下地入海的科研成就,人文精神的發揚,由此而創造出國家的綜合力量,這就是重視教育鏗鏘有力的鐵證。

究竟第六屆特區政府又會將香港的教育發展放在何等位置?未見端倪之前,筆者藉此欄表達數點看法如下:

應設委員會推改革
其一,李先生宣布執政要目標與結果相隨,筆者以為,長久以來,政府眾多教育諮詢組織於無權、無薪、無責的三無狀態下,行禮如儀地「運作」的模式必須更改。因此,在頂層設計中組成「香港教育目標發展工作委員會」,當中包括具備「研究能力」、「倡議能力」及「實踐能力」三方面的人才,有薪有責,有效率、有效能地直接向特首負責,並與教育局局長及常任秘書長保持緊密溝通,集結教育前線的意見,以確保「一國兩制」下的教育事業推動能一線到底,目標先行,視反應再鞏固、調整並充實發展,加上傳訊推廣的策略思維,落地行動,務必讓香港教育穩守在國家、亞洲乃至世界教育前列的地位。

其二,李家超先生「對國家忠誠」之論,放在教育範疇看,筆者以為,這是國民身份認同的教育,歷史文化教育深耕,屬於國民身份最深層次的認同。今天香港中學,中文科考試內容沒有認真規劃中華文化的吸納,經典文章閱讀、考核所佔的比例甚少,中史科、中國文學科選修選考的人數連年下降;必須面對的是,香港年輕一代對身份及國家認同仍潛藏頗大危機,因此推動蘊含國史、國學、國情三合一的「國民教育」,是未來教育施政重中之重。更必須一提的是,「亡人之國,必先亡其史」,香港學校除初中外,小學、高中乃至大學,中國歷史(國史)都未有獨立必修必讀的地位,此一怪現象,短期內必須予以正視。

其三,李家超先生提出對香港的熱愛,從教育考評角度看,讓香港中學生「留港考試」成為最佳選項,將中學文憑試(DSE)精英考試活化,增加「多元取士」方案,大學收生及學系必須更多元化;大學學位資格認可的多元渠道必須暢通,以激活年輕人不同志趣,以及由主動學習而來的成功感,讓具有多元能力的學生得到被「認證」的真實機會,承前啟後,回應時代。香港普及教育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讓多元能力得到釋放,學有所用,留港發展,這對香港未來顯然十分重要。

北都宜建特色學府
其四,「提升香港全面競爭力是重要目標」當有道理,但今天移民潮漲必須正視,特區政府應打破固有框框,制定行政方便措施,以及增設大量獎學金,鼓勵內地及海外嚮往香港教育的學生入讀香港各級學校,使得香港教育國際化更名副其實。另外,設置常規性撥款,推動「教師帶薪進修」,讓連續教滿十年、在教學事功上稱職標準的教師能享有終身一次的一年有薪進修。事實上,教育觀念推陳出新,教師對香港、國家及世界一體的教學思維有必要調整及發展。更重要的是,讓社會各界乃至年輕一代充分感受特區政府尊師重教的政風,以及發展優質教育的信心及決心。確實,內地、新加坡乃至南韓俱以「請入來,走出去」的良性互動思維激活教育人才庫,都是目標與結果的結合,香港要快馬加鞭!

其五,李先生說北部都會區必須發展,南部金融、北部科創,再以人文精神相繫,這是香港發展目標。無疑,培育人才就是重中之重,打破以往官僚的校舍分配制度,邀請熱愛「一國兩制」、兼具傑出辦學成功經驗的辦學團體,在新發展區建立具特色的學校,使北部都會區像美國三藩市及日本東京灣區般,擁有不少着重科技、並具人文情懷的著名公立學校,為大灣區發展提供人才、為香港教育生態和發展建設示範區,這對國家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要建設八大中心的目標,可提供有力的落實結果,是非常重要一步。

至於李先生提出就任特首後,通關是重要一環。確實,香港教育政策必須採取「抗疫堅持,復課要及時」的應對策略,為長期上網課造成綜合學習進度大落後的學生脫離困境。提升香港全面競爭力是政府施政目標,「全面」的意思就是均富,是不能放棄的部分,如今被疫情困擾兩年多,留在深圳無法回港就學的港人子弟共有 6 萬多人,深港兩地政府能否再無動於衷?

醫護駐校具迫切性
最後,筆者要提的是「一校一醫生或護士政策」,為着學童的保健,筆者早在二十年前已向政府提出,應在每所學校設一位專責醫生或護士,據了解,各鄰近地區如新加坡、台灣、南韓等,或全部或部分學校已設醫護駐校。再看現時香港學校情況,學童身體健康問題複雜多樣,加上一波又一波疫情的大小衝擊,由駐校醫護專責人員(可以是醫生、護士或中醫)協助學校推行健康教育或處理突發病疫傳播問題,更見重要性及迫切性。常說教育是投資而非支出,從長遠社會醫療負擔來看,一校一醫生或護士政策是良政善治的措施,值得設定目標,並限期落實。

教育評議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