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各報章傳媒
由:教育評議會
2006 年 10 月 11 日

特首施政報告(教育部份)

教育評議會回應聲明

1. 政府願意對幼稚園教學作出較大的承擔和資助,方向值得支持。
2. 以「學券」形式的撥款,以及接受撥款的學校加強視學,以確保質素,我們
認為要小心處理,其中要慎防兩點:
i. 對幼稚園教育的資助,本是政府應有的責任,若以學券形式發放,發
放標準必須要與前線同工商討,不能再效法過去語文基準及外評、自
評等方法,只由政府單方面加壓於幼稚園同工,有礙和諧社會之實踐;
ii. 不能因關顧幼稚園之教學而衍生額外的支出,如教統局視學職位之膨
脹。
3. 施政報告並沒有提及大學學位之增添,本會認為是嚴重缺漏,現今適齡入讀
大學本科學位的學生,只佔人數比例的百分之十八,對號稱國際都巿的香港
來說,距離教育先進國家或城巿的標準相去甚遠,事實上,大學學位供應不
足,骨牌效應之下,中學的公開考試以及校本評核考試的壓力無法釋放,學
生的多元能力亦沒有空間及時間被塑造。
4. 現存的中、小學校裏面,確實存在著不少學習能力優異的學生,但一向以來,
政府在制度及資源並無特別支援,只有在 2001 年開始資優兒童教育作零碎的
資助,但在是次施政報告當中,郤跳離歷史軌跡,完全不提要有系統地培訓
特殊資優之教師,凌空說要建立資優學院,本會認為當局應與有關學者,有
實踐經驗的本地教育界人士商討發展方向,以及落實步伐,以免流於「假大
空」。
5. 特首施政報告說對前線教師「深表敬意」,本會認為單憑舉辦傑出教學獎,遠
遠不能驗證對老師的「深表敬意」,在教育現場上,近年一些不合情理的措施,
如全面推行校本評核、小學及中學都要進行全港性系統評估,令學界憂慮的
學校外評與自評制度,卻是穩如泰山,繼續推行!另外,隨著人口下降,新
高中學制實施,課程要全面改革,政府的資源投放應就此作出較大的改變,
例如小學要推行小班學習(20 人);中學要推行中班(30 人)學習等,但到
目前為止,政府的支援措施,仍然採用「點水」的微弱幫忙,毫無宏觀實用
的政策出現。

查詢:何漢權(91969350)、曹啟樂(94674581)、蔡國光(96218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