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議會
有關教師薪酬調整措施之回應
2007年5 月27日
(一) 公務員事務局於今年五月十五日公佈,將調高九個資歷組別的新入職公務員起薪點。以教育界為例,新入職小學學位老師的起薪點將由十二點調高至十七點 (即由 $16165加至 $20865),而中學學位教師的入職起薪點亦有相應的升幅。加薪本來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然而,在2000年4月1日或之後受聘的學位教師,如現時的薪酬相等於或高於新入職薪酬,其薪酬只在新入職薪酬生效當天調高至下一個較高的支薪點。政府這次只大幅地調高新入職同工的薪酬,對其他同工實在不公平!
(二) 政府在二千年四月一日起大幅降低教師入職薪酬 (由十七點減至十二點)。如今政府「撥亂返正」,把起薪點回復至二千年前的水平,目的為要吸納更多人材加入團隊。可是,為什麼在二千年後入職而薪金高於十七點水平的同工,卻只得「一點」的加薪﹖以一個二零零二年入職的中學學位老師為例,當時的起薪點為十四點 (如已修讀教育文憑獲獎勵加兩點),在新制度下的薪酬為二十點 (即$24135),薪金只比新入職的學位教師只略高三千元。若在二千年前的制度下,該名老師應得的薪酬為二十二點(即$26540),比新入職的同工高五千多元。五年的教學經驗,政府只以「一點」的加薪去彌補!這幾年裡,教育同工經歷重重考驗 — 縮班、基準試、外評以及6%的減薪。不錯,那時大家要共渡時艱,減薪是必然的。政府那時的政策已對當時的團隊作了一次分化。可是,現在香港經濟已完全復甦,為何政府只回復新入職學位老師的薪酬水平,而妄顧那批當時承受嚴峻考驗的同工的資歷﹖難道這幾年的經驗只值「一點」的薪酬﹖若此制度一旦通過,一個職位的老師薪酬豈不是又多了一條「隊」﹖豈不是又一次的分化麼﹖政府要吸納人材,便偏面地「撥亂返正」。那麼,與政府共渡時艱的老師,就不是「人材」,不值得被回復當年的薪酬水平﹖
(三) 今年是香港回歸十週年,在這十年間,香港經歷了最嚴峻的經濟低潮。同時,教育界亦在這段期間經歷了重大改變,一項又一項的教育改革接踵而來。在2000年4月1日後加入教育前線的老師,不但需面對語文基準試、新高中教育改革的重重改變,更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薪酬調整。但是,作為前線工作者,我們一直堅守崗位,並期望能得到公平的對待。 可是,當經濟得以改善,政府在考慮調整初入職老師薪酬的同時,卻嚴重忽略了這群一直堅守崗位的教育工作者。 我們同意新入職老師應取得合理的薪酬調整,但與此同時,2000年4月1日後入職的老師必須得到同等的對待,即兩者的薪酬調整增薪點必須相同,以避免造成內部分化,進一步打擊士氣。
(四) 兩個必須盡早解決的相關問題:
(1) 清除學位教師與文憑教師的人為界限─由於種種歷史因素,現時中小學仍存在學位教師(GM)與文憑教師(CM)的不同職系,兩者的入職與高薪點,以及晉升機會有頗大差異。在中學GM與CM比例為7:3,而在小學則為3..5:6.5。兩年前起香港教育學院已停止培訓文憑教師,換言之,所有新入職教師均持有大學學位,而現職文憑教師中,絕大部份亦已取大學學位。他們的工作性質與學位教師無異,(在將來新學制下,所有中學老師均有機會任教高中,而在小學,教師亦會任教初小至高小),人為地劃分為兩個待遇懸殊的職系只會造成教師之間的分化,管理層的嚴重煩惱,以及教師待遇不公平情況,當局應及早面對,本會建議在三年內逐步消除學位與文憑教師的界限,讓全港中、小學教師全部成為「名實相符」的學位教師,(屆時亦不特別需要標示「學位」兩字了)。
(2) 相應提高「學校發展津貼」撥款額: 現時學校每年獲教統局撥出「學校發展津貼(CEG)」及「有時限的學校發展津貼」(ACEG),而學校大多運用此兩筆撥款,以增聘合約老師或教學助理,此舉對幫助教師減輕工作負擔,有十分正面的作用。事實上,不同的調查均顯示此兩項津貼是教統局近來推行的措施當中,最受教育界歡迎的。然而這次政府調昇教師的入職點,勢必導致學校要相應調昇校內合約教師與教學助理的薪酬,以貼近市場,留住人才。如此,則現時的撥款便不敷應用了。因此,本會強烈要求教統局調昇此兩項津貼的撥款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