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議會代表應邀出席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
就特區政府2007.10施政報告進行諮詢會議
提交意見書

回歸十年,教教七年。本地教育,從學制、課程、考核,以至對學校撥款模式,學校評核機制,都出現極大的變化。社會,包括教育部門,對學校問責有增無減。這包括在教師工作及學校監控方面,加上適齡學童人口下降,學校面對強大收生競爭,為確保生源,爭取學業表現較優學生,加上要執行教育局行政指令,都令本地學校教育難以跨向專業化發展,以至偏離教育工作的本質。

(一) 盡早落實小班教學:

本地教育改革目的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以滿足知識型社會對人才質素的要求;教育工作強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增加教學互動。減低師生人數比例,實施小班教學,是實現教改目標,從量變到質變的必需過程;本屆特首在競選政綱中亦提出及認同小班教學。本會當前建議,2008 年 9月開始,全港小一每班減至25人,中一每班減至30人,並逐級逐年遞減每班人數。配合新高中2009年9月實施,學校高中一資源或師生比例,亦按每班30人計算,亦逐級逐年遞減每班人數。

(二)所有由2000年4月1日後入職教師應以政府建議的起薪點為基準,作出相應年資的薪酬調整:

特區政府於今年年中,調高九個資歷組別的新入職公務員起薪點。以教育界為例,新入職小學學位教師的起薪點由十二點調高至十七點,而中學學位教師的入職起薪點亦有相應的升幅。加薪本來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然而,在2000 年 4 月 1 日或之後受聘的學位教師,如現時的薪酬相等於或高於新入職薪酬,其薪酬只在新入職薪酬生效當天調高至下一個較高的支薪點。政府這次調高近年新入職同工薪酬的措施,無視相關同工的的年資,踐踏專業資歷,違反政府一貫薪酬年資政策的原則。

(二)相應提高「學校發展津貼」 (CEG)、「有時限的學校發展津貼」 (ACEG)及「教師專業準備津貼」 (TPPG)撥款額,讓學校可以貼近市場薪酬,增聘合約教師或教學助理,幫助教師減輕工作負擔及改善教學質素: 現時學校每年獲教統局撥出「學校發展津貼」(CEG)、及「有時限的學校發展津貼」(ACEG) 及「教師專業準備津貼」 (TPPG),而學校大多運用相關撥款,以增聘合約老師或教學助理,此舉對幫助教師減輕工作負擔,有十分正面的作用。事實上,不同的調查均顯示相關津貼是教育局近年推行的措施當中,最受教育界歡迎的。然而這次政府調昇教師的入職點,勢必導致學校要相應調昇校內合約教師與教學助理的薪酬,以貼近市場,留住人才。但本學年政府對上述津貼的增撥只按通漲加幅。如此,撥款並不能追上教師薪酬的普遍增幅,引致學校財政支拙,影響人力資源。因此,本會要求教育局調昇津貼的撥款額,並將相關撥款津貼撥入經常經费開支,穩定學校財政與行政。

(三)建議在三年內(2007 – 2010)逐步消除學位與文憑教師的界限,避免對教師團隊造成分化,讓全港中、小學教師全部成為「名實相符」的學位教師: 清除學位教師與文憑教師的人為界限─由於種種歷史因素,現時中小學仍存在學位教師(GM)與文憑教師(CM)的不同職系,兩者的入職與起薪點,以及晉升機會有頗大差異。在中學GM與CM比例為7:3,而在小學則為3.5:6.5。兩年前起香港教育學院已停止培訓文憑教師,換言之,所有新入職教師均持有大學學位,而現職文憑教師中,絕大部份亦已取得大學學位。他們的工作性質與學位教師無異,(2009年新高中學制下,所有中學老師均有機會任教高中,而在小學,教師亦會任教初小至高小),人為地劃分為兩個待遇懸殊的職系是30年前學位不普及時代的職級編制,延續至今天只會造成教師之間的分化,學校管理的內部矛盾,以及教師待遇不公平情況,當局應及早面對。本會建議在三年內逐步消除學位與文憑教師的界限,讓全港中、小學教師全部成為「名實相符」的學位教師,(屆時亦不特別需要標示「學位」兩字了)。此外,本會並要求政府盡快設立小學副校長實職。

(四) 提高大學入學率,檢討副學士教育政策: 現時政府資助大學學位入學率約為適齡青年的18%,此項比例設定多年,較諸世界各地,包括鄰近地區遠遠不如,亦未能符合社會、家長的期望,也不能滿足知識型社會對人才質素的需求。本會建議資助大學本科入學率在第三屆政府任內,至少應增至33% (即三分之一適齡青年可升讀大學本科)。此外,強化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製訂撥款政策的諮詢工作,包括有效汲納社會、學術、大學、中學不同範疇的意見與期望,鼓勵大學設立更多元化的收生機制,包括擴充中學校長推薦計劃,增加大學二年級本科學位,汲納更多符合升讀資格之副學士畢業生,檢討現行副學士教育政策,以及鼓勵更多本地學生修讀高級學位課程。

(五)重訂融合教育與資優教育政策: 因應教育局近年通令學校推行融合教育及資優教育,嚴重衝擊過去以收納普通學生為主的一般中小學。不同類別的融合生、資優生同時並存於同一學校,同一課室、同一班組,以現時行的教育體制,學校、教師、學生均難以應付。教育局有必要全面檢視當前資優教育政策、融合教育政策,為學校增加足夠人力、財政資源,並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

(六)扭轉「小圈子」諮詢手法,廣納雅言,改善施政: 近年當局傾向「小圈子」諮詢方式,重大政策只聽取個別團體意見,導致政策考慮不周,認受性薄弱,好政策變壞措施。從幼稚園「學券制」失誤,以至近日激起教師群眾不滿的「提高教師起薪點」不當安排等,都反映這種諮詢方式的失效。當局如繼續採取這種手法,必定會不斷重蹈覆轍!我們期望教育局重視與前綫教學專業團體的廣泛溝通,並且積極吸納不同意見,制訂有效而合理的政策、措施。

教育評議會執委會

2007 年9月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