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admin

該作者尚未填入任何詳細資訊
So far admin has created 92 blog entries.

對2007施政報告教評會與政府司司長會面

教育評議會代表應邀出席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 就特區政府2007.10施政報告進行諮詢會議 提交意見書 回歸十年,教教七年。本地教育,從學制、課程、考核,以至對學校撥款模式,學校評核機制,都出現極大的變化。社會,包括教育部門,對學校問責有增無減。這包括在教師工作及學校監控方面,加上適齡學童人口下降,學校面對強大收生競爭,為確保生源,爭取學業表現較優學生,加上要執行教育局行政指令,都令本地學校教育難以跨向專業化發展,以至偏離教育工作的本質。 (一) 盡早落實小班教學: 本地教育改革目的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以滿足知識型社會對人才質素的要求;教育工作強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增加教學互動。減低師生人數比例,實施小班教學,是實現教改目標,從量變到質變的必需過程;本屆特首在競選政綱中亦提出及認同小班教學。本會當前建議,2008 年 9月開始,全港小一每班減至25人,中一每班減至30人,並逐級逐年遞減每班人數。配合新高中2009年9月實施,學校高中一資源或師生比例,亦按每班30人計算,亦逐級逐年遞減每班人數。 [...]

By |2023-03-05T20:54:54+08:002007 年 9 月 6 日|政策專題, 特區施政報告與會晤政府人員|0 條評論

教師薪酬調整措施之回應

教育評議會有關教師薪酬調整措施之回應2007年5 月27日(一) 公務員事務局於今年五月十五日公佈,將調高九個資歷組別的新入職公務員起薪點。以教育界為例,新入職小學學位老師的起薪點將由十二點調高至十七點 (即由 $16165加至 $20865),而中學學位教師的入職起薪點亦有相應的升幅。加薪本來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然而,在2000年4月1日或之後受聘的學位教師,如現時的薪酬相等於或高於新入職薪酬,其薪酬只在新入職薪酬生效當天調高至下一個較高的支薪點。政府這次只大幅地調高新入職同工的薪酬,對其他同工實在不公平!(二) 政府在二千年四月一日起大幅降低教師入職薪酬 (由十七點減至十二點)。如今政府「撥亂返正」,把起薪點回復至二千年前的水平,目的為要吸納更多人材加入團隊。可是,為什麼在二千年後入職而薪金高於十七點水平的同工,卻只得「一點」的加薪﹖以一個二零零二年入職的中學學位老師為例,當時的起薪點為十四點 (如已修讀教育文憑獲獎勵加兩點),在新制度下的薪酬為二十點 (即$24135),薪金只比新入職的學位教師只略高三千元。若在二千年前的制度下,該名老師應得的薪酬為二十二點(即$26540),比新入職的同工高五千多元。五年的教學經驗,政府只以「一點」的加薪去彌補!這幾年裡,教育同工經歷重重考驗 [...]

By |2023-03-05T21:33:29+08:002007 年 5 月 27 日|政策專題, 教師專業發展|0 條評論

教評會出席立法會檢討融合教育推行情況

教育評議會出席2006年7月21曰立法會小組委員會會議 就融合教育推行情況檢討所發表的文件 前言 我們對於教統局7月17日發出的融合教育的檢討報告,基本上是失望的;報告未對調整融合教育步伐的訴求作出回應,未能處理小一及中一 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隨意選校和缺乏專業指導的問題,亦沒有關注殘疾歧視條例所帶給普通學校不合理的要求。我們擔心報告的建議,會耗費相當大量的資源和人力,但由於末有針對問題的核心,結果毫無成效,而在普通學校對融合生的學習支援,在短期內將無法得到改善。 教師培訓須有針對性 政府願意撥出更多資源去提升教師培訓,原本是好事,但要對全港四萬中小學教師培訓,使他們基本上能教導所有類別的SEN學生,這目標恐怕二十年內無法達到。我們不反對增加資源,但我們關注資源是否: (1) 放在最適切的地方? [...]

By |2023-03-05T17:24:50+08:002006 年 7 月 21 日|政策專題, 融合教育與不同需要教育|0 條評論

給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對「支持增加幼教資助,提升幼兒教育質素」的書面意見

致: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 由:教育評議會 事:2006年4月10日出席會議 教育評議會書面意見 教育評議會 支持增加幼教資助,提升幼兒教育質素 相對中小學及高等教育,政府每年對幼兒教育的資助微不足道。隨著大量幼兒成長理論及學習原理的研究支持,良好的幼兒教育對幼兒個人、對家庭、對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影響,毋庸置疑。 此外,本地不同幼稚園的學費差異頗大,一般家庭亦未能獲取政府在學童繳交學費方面的資助,而幼稚園學費亦佔一般家庭相對不少的開支。 基於上述原因,教育評議會支持政府對幼兒教育增加資助。 增加資助的原因,除了紓緩一般家庭在幼兒教育學費的負擔,還需達致以下目的: [...]

By |2023-03-05T17:24:54+08:002006 年 4 月 10 日|幼兒教育, 政策專題|0 條評論

會晤李國章局長提交的文件

對當前教育議題的一些看法及建議執委會代表會晤教統局李國章局長提交文件2006年2月20日(一)肯定教改的良好意圖/方向,例如學生要「學會學習」,教育重點是「樂、善、勇、敢」,對學生要「一個也不能少」,替教師「拆牆鬆綁」,學校管理要完善化、制度化及有持扮者參與......。(二)教改步伐須調適;不宜過份急速,要照顧學校的吸納能力及老師的承載力。(三)教改需要足夠的資源(人力、經費)配套,否則會產生反效果(overload  exhausted  discontent),不利於教改的落實。教改(課改/考改)要求更多的師生互動,個別輔導,現時的教師編制遠遠追上教改需要。(四)因應學生人口減少問題,應有長遠規劃,例如確定每班人數、每級班數等,以穩定人心。(五)以下為一些具體建議: 1. 極需調適的項目有:校本評核(SBA),宜暫緩推行,自願參加或削減份量/次數。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宜隔3年舉行一次,以減輕操練風氣。自評與外評(SSR 、ESR):由4年一次改為8年一次,(亟需支援者例外)。設立有前綫教師代表在內的檢討評核委員會。教學語言政策:設定條件,容許初中校內分班分流。教師語文基準:體恤老師處境,接受學校申請,把達標期限推遲1至2年。    2.極需確定的項目有:每級班數:中學由06年度9月中一起,基本上開設4班,逐步遞進至高中(即全校24班,較現存主流的29或31班少5至7班)。每班人數:由現時的40人(中學)在3至5年內減至30人,即逐步邁向「中班制」。提高每班教師編制:由現時的1:2(中學)提高到1:2.2;及1:1.4(小學)到1:1.8,讓學校有足夠人手進行分組教學,及減少教節。    [...]

By |2023-03-05T21:07:10+08:002006 年 2 月 20 日|政策專題, 立法會會議|0 條評論

新高中學制的班級結構

新高中學制的班級結構 - 一個在短期內極須解決的問題 教育評議會 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 2006年2月8日 (一) 前言: 第一屆「三三四」學制的中一學生將於本年9月入學。在新學制之下,中學生將會於學校完成整個六年一貫的課程,然後透過一個公開試,作為結業証明及升學憑據,而毋須如現時般先要參加中五會考,經篩選後升讀中六,再參加高級程度會考。新學制轉變必然帶來中學班級結構的改動:由現時高中至預科的遞減模式(2年高中􀂴 [...]

By |2023-03-05T21:02:01+08:002006 年 2 月 8 日|政策專題, 教學語言|0 條評論

新高中學制的班級結構

新高中學制的班級結構 - 一個在短期內極須解決的問題 教育評議會 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 2006年2月8日 (一)前言: 第一屆「三三四」學制的中一學生將於本年9月入學。在新學制之下,中學生將會於學校完成整個六年一貫的課程,然後透過一個公開試,作為結業証明及升學憑據,而毋須如現時般先要參加中五會考,經篩選後升讀中六,再參加高級程度會考。新學制轉變必然帶來中學班級結構的改動:由現時高中至預科的遞減模式(2年高中 -> 2年預科)轉變為高中的全平衡模式(3年高中)。因此,學校在籌劃「三三四」學制轉變時,必須先行確定本年的班級結構,否則一切規劃(例如科目安排、人手分配、教學空間等)難以進行。 [...]

By |2023-03-05T17:24:57+08:002006 年 2 月 8 日|政策專題, 新高中學制與校本評核|0 條評論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