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六學位數量供求評論及建議
中六學位的數量供求、質素與定位:評論及建議 教育評議會 八月 (一) 中五會考放榜後,大量學生申請報讀中六學位,但由於學位有限,失望者眾。雖然政府推出「毅進計劃」及副學位先修課程,但大多數會考成績中上水平的學生仍以中六學位為首選。教育署已明言今年不會增加中六學位,但明年這個問題仍會出現,究竟應如何面對? (二) 政府不擬增設中六學位,理由是中六課程為大學作預備,而大學學位短期內未能增加,為免大部份中六學生希望落空,故此中六學位不會增加。我們的意見是中六本身具備獨立的價值,而非只屬大學預科課程,接受中六兩年的教育,有助學生開拓視野,增長知識,培育領導能力及磨煉待人處事態度。中六畢業後無論升學或就業,其能力與表現皆比中五畢業生優勝,可對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同時,中六畢業的出路,除升讀大學,也可入讀副學士課程及高級文憑課程,在大學學位不增加的情況下,學生也有其他出路,不致有太大失望。 (三) 高中學院的出現,主要目的是照顧一些原先未能獲配資助中四學位的學生。當高中學院有本身的中五畢業生時,中六學位也首先要照顧原校生的,所以對紓緩中六學位不足情況幫助不大。同時,高中學院的課程有其獨特色,例如偏向科技或實用,未必符合其他學校中五畢業生的需求。 (四) 當局如在政府及資助學校適量地增加中六學位,便意味著資源的增加,但考慮到社會對高學歷者的需求,學生對升讀的渴望,以及整體社會人才素質的提昇,這筆支出仍是值得的(可視作教育投資)。同時,中六教育制度也應作出調整以作配合,包括: (1) 在長期會考成績優異的中學增設中六學位,使學生有較多機會在原校就讀,不用奔波到他校尋覓學位,而且不用花時間適應其他學校。 (2) 部份中學可能沒有足夠空置課程擴班,教署可用以下方法解決: (a) 將目前資助則例規定的每班中六有30人及兩位教師,改為以15名學生配一位教師,每班人數不設上限,藉以鼓勵學校多收中六學生,此舉可大量增加中六學位而不必建校。例如原來收兩班共60人的學校,可收75至90人,從而增加一至兩名教師。鑑於大部份中六科目都是分組上課,同時校方也可運用「大班講授,小班導修」方式安排,所以此方案是行得通的。 [...]